中暑的一些表现症状上期我们谈论到如何预防中暑,这期我们来讲讲中暑的一些症状。 中暑是指由高温条件直接作用于人体,而导致的健康伤害事件,是在高温、高湿的环境下,人的体温调节机制发生障碍的结果。根据病人表现的轻重,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,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。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,病人出现轻度头痛、头晕、大量出汗、口渴、耳鸣、恶心、四肢无力、注意力不集中,但病人体温基本正常或稍高,先兆中暑发生后,如果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,病人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。 轻症中暑,病人先兆中暑的症状加重,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、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、恶心呕吐、全身疲乏、心悸、大汗淋漓、皮肤湿冷、脉搏细速、血压偏低、动作不协调等,这时病人体温升高至38.5℃左右,如果及时处理,往往可在几小时内恢复。 重症中暑,又分为三种类型。 第一种类型是热痉挛,由于病人大量出汗,导致体内的水、盐大量丢失,盐是氯化钠,低钠造成肌肉痉挛伴疼痛,尤以腓肠肌,就是小腿肚子为特征,疼痛常呈对称性和阵发性。 重症中暑第二种情况叫热衰竭、病人因脱水、电解质紊乱、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、其中病情轻而短暂者称为热昏厥,发生短暂意识丧失,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,可以发展为热射病。 第三就是热射病,病人的调节机制失效,这样造成体温骤升,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,病人出现高热、无汗、神志障碍,体温可高达40~42℃以上。 热射病中还有一种类型称为日射病,是烈日长时间直接照射病人头部,导致其中枢神经发生功能障碍,表现为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严重者昏迷等。中暑病人的危险性判断,病人是否危险主要看体温,当病人的核心体温,也就是肛温达41℃时,死亡率达10%,达到42℃时,死亡率则升至70%。临床判断中暑病人危险性的指标,体温大于39.2℃,心率大于每分钟127次,此为热危险,这种情况下,必须采取紧急救治措施,否则病人有生命危险。 以上就是中暑的一些表现症状,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当立即转移到阴凉、通风、及温度较低的环境,比如空调房等,口服淡盐开水或含盐清凉饮料,休息后即可恢复。更严重者,及时拨打120,在救护车到来前可选用服人丹、十滴水、藿香正气水等,并立即采取降温措施。
文章分类:
病理
|